View previous topic :: View next topic |
Author |
Message |
Guest
|
Posted: Sat Jan 02, 2010 1:59 pm Post subject: 母女江山/黃越綏 細訴三代女人的愛恨心事 |
|
|
母女江山
作者:黃越綏
出版社:圓神
出版日:2009/11/26
ISBN:9789861333083
★一個激勵女人、感動男人的真情故事!
★李進文、廖輝英 相挺推薦
阿嬤是她一生智慧的啟蒙,母親是她這輩子相扶相持最久的親人。
請看這三代女人的無私付出,成就所有女人齊聲共鳴的真情江山。
讀到阿嬤的故事,不自覺地想到《佐賀的超級阿嬤》,然而,這
不僅僅是台灣版的「超級阿嬤」,更是三代女人的真情告白,還
有對土地的愛、動人的詩……這是一本 我最不想、也不能斷章取
義地引用內文來推薦的書,因為必須直接讀、往下讀,一口氣讀
完以後,打從心底你會嘆一句:「女人,好勇敢! ──李進文
(明日工作室副總經理)
小時候,阿嬤教導我:「老百姓碰到困難來找民意代表,就像進
了古早的衙門一樣,會惶恐與不自在,如果 把客廳打掃得太乾
淨,他們打赤腳或穿草鞋就不敢踏進來了……」而母親在面對盲
眼爺孫倆前來求助時,儘管身上有錢,仍特地到房間找了個信封
裝上,她說:「他 們不是乞丐,沒有向我們伸手要錢,待客要
有待客之道。」我從阿嬤與母親身上摭拾「熱心慈悲」的美麗身
影,往後不論身處優勢或困頓的環境中,更能以一顆柔軟體貼的
心看待世情萬物。──黃越綏
<作者序>
三代女人一世情
多數的女性一旦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後,原生長的娘家就會
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後頭厝」,除了逢年過節或特別有意義的
日子,會帶著兒女及丈夫出現作客和省 親外,即使精神層面的
親情連繫是難以割捨的綿密,但呈現在實際的生活裡,距離卻是
疏遠的,尤其如果父母早逝或手足失和,就更印證了古早人對娘
家的感慨: 「父死路遠,母死路斷。」
一般孩童的記憶裡,能跟著母親回外婆家總是件令人興奮和有期
待的事情,因為身分是「作客」,所以在物以稀為貴的 情況下,
比較能水漲船高、受到禮遇。雖然我的童年歲月裡沒有這種經驗,
但卻一點也不遺憾,因為外婆就住在我們家,不知道是否外婆內
心仍有傳統「依男不靠 女」的刻板觀念,並存著寄人籬下的芥蒂,
以至於她很在意我們喊她「外嬤」,更不喜歡「外婆」這個稱
呼,她認為「祖母」應不分內外,且「婆」字仍帶有對女性階級
的歧視,如「三姑六婆」,因此書中我一律以「阿嬤」稱呼我的
外祖母。
外祖母是我一生智慧的啟蒙,而母親則是這輩子相扶相持最久的
親人,母系一 脈相成的情愫,總像斷層般地在歲月與命運的磨損
中拼不了完整的畫面,就算是彼此告白也多所保留,女性的韌性
就在於她生得了孩子的喜悅,相對地也可自埋掉臍 帶的痛疤,
傳統女性的宿命成全了油麻菜籽的飄散,但此書中的外祖母、母
親和我,卻都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還能保有自我,並由生活的
拼圖中去尋找出一片自在的天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錄
推薦序/勇敢是女人的基因 李進文
作者序/三代女人一世情
第一部/女人真性情
母親總會在傳統的角色中作突破,而且不會太委屈自己,她會挪
出些空間,讓自己成長與進步。她跟年輕人及子女間沒有太大的
距離,既不活在一味地為丈夫、兒女犧牲的悲情世界,也不屑扮
演終日不是在數落公婆如何欺侮自己,就是埋怨兒媳們不孝的怨
婦。
‧菸酒道德說
‧當下活自在
‧賭出眾生相
‧生命本是大賭盤
‧救人如同救己
‧阿嬤的金玉智慧
‧以賭「搏感情」
‧模範母親頒獎事件
‧生命盡頭難論英雄
‧幽默家風多歡樂
第二部/女人花世代
想到阿嬤曾擁有可吃三代的一片大好江山,最後卻淪落到台灣寄
居;母親也自建了獨棟獨戶的電梯豪宅,但晚年住進安養院。而
自己在菲律賓時,美輪美奐的花園洋房今又何在?不是詛咒,也
非基因遺傳,倒像是針和線把命運給穿透在一根細微的血脈裡,
考驗其末梢神經的韌性。
‧男人不懂女人心?!
‧結婚不是為了離婚
‧千教萬教,誠心喜樂最重要
‧信人有道,凡事看開
‧阿嬤說人要「量積福」
‧先禮後兵的精神
‧一時風光,一世慈悲
‧守信背後的同理心
‧心美,人就跟著美
‧用心經營,前程光明
‧誠實面對需要勇氣
‧相隔半世紀的重逢 |
|
Back to top |
|
|
Guest
|
Posted: Sat Jan 02, 2010 2:07 pm Post subject: |
|
|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MAIN_ID=388&f_SUB_ID=3810&f_ART_ID=228974
母女江山/黃越綏 細訴三代女人的愛恨心事
那段沉香之戀
少女懷春,初戀對女性而言,即使只是曇花一現,但仍會像顆珍
珠般地用錦緞包好,深鎖在內心深處,或在一個只屬於自己的秘
密花園裡,偶爾拿出來回顧、細嚼、陶醉或想像一番。儘管年代
已久,記憶也失修,但仍無損那份塵封下的純潔;也因為天真才
純潔,而純度越高的愛情,才更能令人感動與回味。
母親的初戀如果像首詩歌,可惜正譜好曲子,還來不及上弦,情
絲就被截斷了。由於阿嬤的極力反對,礙於母命難違的壓力,她
最後選擇了無奈的分手,造成終生的遺憾與永遠無法彌補的歉意。
如果是男女雙方因另有心儀或外遇的對象,導致不願再受欺騙而
分手也就算了,偏偏強勢介入的第三者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相依
為命的母親時,亂了分寸和糾葛在愛情與親情拔河困惑中的她,
必須作出影響她未來、甚至影響一生的抉擇。
如果忠於自己的感覺,繼續墜入愛河,可能未來的命運會如自己
母親的預言,是場不得超生的災難。但若為了盡孝道而選擇無法
割捨的親情,對自己和戀愛的對象又何嘗公平?對熱戀中的情侶
而言,失戀的痛苦除了令人心枯且氣如游絲、彷彿已到了生命的
盡頭外,在爭取戀愛自由的過程,幾經抗議、掙扎、衝突與矛盾
相連扣的行動失敗後,母親終究還是在「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的不捨下,作出了她心不甘情不願、卻與其長痛不如短痛的分手
決定。從此,母親與阿嬤母女之間也永遠存在著一道無法跨越的
鴻溝與嫌隙的屏障。即使阿嬤將其餘生奉獻給黃家,並盡心盡力
地共同扶育了八個孫兒女們作為贖罪,但母親秘密心房某個角落
的小門窗,仍是緊閉且任其蒙塵。
當我無意間闖進了母親早已荒蕪的秘密花園,注視著那株本應璀
璨含苞待放的百合花,卻因早熟而凋零地被遺忘在不見陽光的角
落。面對母親徐徐幽幽地吞吐著這段沉香的情愫時,我除了啞口
無言外,依然只能沉默以對。一位為女兒願意用生命來承擔其幸
福風險的愛情加害者,居然是我一生中最摯愛的阿嬷;而另一位
為了成全親情、選擇放棄愛情的無辜受害者,竟然同時是我的母
親。
一直誤以為談戀愛是屬於年輕人的專利,上了年紀的人似乎就應
把熱情澆熄或保持冷靜的緘默,否則暴露在陽光下,更凸顯出逾
期的尷尬與不堪回首的齷齪。這是對長者們何等的誤解與歧視,
人活在世上,為了生存必須和生活的條件與環境妥協,但真正支
撐每個人繼續活下去的卻是愛的力量。愛的滿足與需求不分年齡
大小,只要有心跳的對象,就會對愛情有一份期盼。
愛情和麵包都重要,若能取得平衡更好。物慾是無止境的誘惑與
權力擴張或填補的表相,愛情則是觸動內心深處的吶喊,令生命
力舞蹈在多采多姿的旋律中發光發亮,即使結局俗不可耐或不盡
如人意,但好歹在自己歲月長河的流沙中,曾甜蜜暈眩或幸福醃
漬過,更可供給斷層的回憶,帶來無限的遐想空間與意象的告白。
母親是我兒女們的阿嬤,她留下的紀念品縱使再高貴也有市場行
情,但她跟我分享的愛情故事卻足以留傳給子孫,做不切割的情
史,攀藤在生命共同體的歷史脈絡中,令古老城堡的閣樓裡珍藏
著無價的浪漫繪本,有興趣就可登上瀏覽並憑弔一番。
也許因為這個難以磨滅的切身之痛,讓母親不想犯下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的錯誤,所以她從來不過問兒女們的戀愛與結婚的對象,
再不滿意的媳婦或女婿,她最多也只會覺得自己運氣差、無福消
受,因為在她的觀念裡,媳婦、女婿均是外來接枝的品種,要多
給適應的時間和包容的空間,才能與老幹融合成一體。何況天下
的姻親都是愛屋及烏的延伸,兒子、女兒不孝,又何必牽扯或怪
罪在別人家的兒女身上?母親可與離婚後的媳婦情深更甚於兒子,
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理論上。
我擁有母親這段感傷的秘密是在阿嬤還健在的時候,但我就是提
不起勇氣再去跟阿嬤求證。即使阿嬤真的做出對不起母親的決定
也已於事無補,何況,換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母親委曲求全後的處
境,也算是建立在進可攻退可守且游刃有餘的空間裡;阿嬤替她
作決定、選擇了父親,雖稱不上是慧眼識英雄,至少也圓了兒女
成群、老伴攜手壽終正寢的世俗夢。
而她們母女最嚴重的一次衝突背後,那段為人所不知的故事,卻
成了我從小隱瞞母親的秘密。至今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母親心中
不願觸摸的痛,在透過父親婚後的風流韻事,讓它有如傷口上再
被凌遲的痛恨感,而這種傷痛原本就不是她應承受的,於是當丈
夫感情不忠而出軌時,她很自然地就會把這筆帳轉為無形的恨意,
並直接投射到其母親(我阿嬤)的身上,因為她的母親才是剝奪
她追求屬於自己幸福的原凶,同時也是讓她不得不去面對、接受
及容忍丈夫感情背叛的不堪時的幫凶。
對於我這個年紀才十一、二歲的單純小女孩,經年累月在成年人、
尤其是親人複雜的情緒中,也許不夠聰明到能領會出他們彼此互
不相同的立場與爭執內容的各持己見,但至少學會了如何由觀察
中,慢慢試著去了解自己在這個家庭的地位與存在價值;但也因
為長存的這道被逼迫心智早熟的門檻,讓自己獨背了十字架,走
了很長的一段歲月。
關於這段母親所不知情的另一個秘密故事,則是發生在某個仲夏
夜,我因為怕熱又長了痱子,幾乎每天都需要靠阿嬤一面搖著芭
蕉扇,一面幫我抓背止癢灑明星花露水,才能漸漸入眠。可是那
夜,我突然被熱浪給沖醒了,醒來時卻看不到躺在身旁替我搖扇
的阿嬤,反而在摸黑中隱約看到阿嬤略肥胖的背影正偉聳地站立
在床鋪中央,我不禁害怕的大喊一聲:「阿嬤!」馬上跳起身子,
上前將她緊緊抱住。
原來阿嬤對磨難生活的忍耐,與母親經常言語間的衝突;由失望、
憤怒甚至已飽和到了臨界點,因此她選擇用結束生命來抗議。雖
然我個子小,但很機靈,當下用非常俐落的手腳,把阿嬤攀上樑
柱的繩索用力給拉扯下來,然後綑成圓圈狀,慌張地下床找個地
方將它藏起來,再跑回阿嬤身邊時,阿嬤仍是無言地流著淚,像
尊憂傷呆坐的女彌勒佛,除了沒笑容外,恐怕心中也已無慈悲可
言。
那一夜,阿嬤跟我說了一堆不是我年齡可以理解或承諾的交代,
像是:「妳母親心中也很苦,妳將來要好好孝順她……」之類的
話,但對我而言,最害怕的就是阿嬤會再度離我而去,所以我又
驚又急地跟著哭,並跪著懇求她老人家,一定要答應我不能再尋
死,否則我也不要活了……阿嬤最後終於點頭,勉強擠出一句:
「好!我一定要活著看妳長大結婚生子才死。」
這件事在阿嬤的交代下,我守口如瓶了數十年,直到母親告訴我,
她這段苦情戀的前因後果,且事隔多年,阿嬤已去世,而我也早
為人母,才將這段已形同石沉大海、永不見天日的故事,輾轉並
委婉地跟母親提及。母親聽完紅了眼眶,同時長嘆了口氣,卻沒
讓淚水流下來,或許是不願在我面前示弱,但也可能歷史太久遠
了,已引不起她太多的激動。
總之,母親心中一直有阿嬤,而阿嬤心中更只有母親。但即使親
如母女,是否能和平且契合的相親相愛,恐怕不是單挑血緣關係
就能有答案的。不過可確定的是,她們彼此曾共同走過女人一生
一世的風風雨雨,如今也都已寬心放下並安息了,所有生前的種
種恩怨,恐怕在我擁有她們的秘密之前,早已消弭、寬恕或原諒
對方了。 |
|
Back to top |
|
|
Guest
|
Posted: Sat Jan 02, 2010 2:14 pm Post subject: |
|
|
黃越綏女士(Ms. Ellen Huang),出生於台灣南部的政治家庭,
青年時期即投入公益當義工,關懷當時之麻瘋病患(樂生療養院)
援助原住民雛妓及後來之愛滋病患,婚後隨夫僑居菲律賓,並參
加各種心理輔導諮商課程的專業訓練,在海外從事臨床實務研究
達六年之久。
由於熱心公益參與落後地區災後復原與貧民窟家庭重整教育的推
廣工作,並陸續領養了19位殘障的孤兒,榮獲菲國總統頒予榮
譽外國公民殊榮。
1986年丈夫意外被綁架後結束一段令人羨慕的婚姻幾乎使她崩
潰,但她還是很堅強地面對並獨立撫養三個稚兒成年,重返台灣
從事婚姻心理諮商專業工作之餘,她義無反顧地投入民運、婦運
及社運的改革,透過大學講課、專欄、公開演講及主持電台、電
視節目及十餘冊的著作來推動兩性平權教育,落實民主政治以及
社會福利制度對人權的保障...等重要理念,並扶持了40多個弱勢
團體的成立,且每年定期利用寒暑假負笈北美洲與政府單位及家
庭婚姻心理諮商學術界作專業交流,並舉辦多場國際性的社福會
議提昇國內社工專業的視野。
1995年針對單親形成因素、背景及城鄉環境差異的綜合研究,
成立了「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提供與日俱增的
清寒單親家庭身心各方面的實質協助及諮詢與教化的管道。
2000年榮聘總統府有給職國策顧問,黃老師將全數薪資捐出作
為台東地區原住民清寒單親國小學生的制服及營養午餐費用。
2003年開始為籌建「中輟未婚媽媽及兒童庇護之家」而奔波,
希望能更進一步結合社會力量減少來自家庭、學校及社會層面的
標籤歧視,並鼓勵未婚媽媽能建立信心回饋社會。
黃老師的著作:「婚姻靠經營」、「考一張父母執照」、「婆媳
牽萬情」、「婚姻診所」、「新同志不如老敵人」、「異色幽默」、
「單親的天空」、「黃越綏詩集」等書及錄音帶。
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95年,由會長黃越綏女士獨
資捐助設立,以服務單親家庭(除喪偶、離婚、未婚生子外,尚
包括類似單親型態的隔代教養、分偶、服刑…等家庭成員)為宗旨。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 (9:00AM-17:30PM)
地址:108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二段598-1號7樓-1
電話:(02)2333-1333 傳真:(02)2333-1666
郵政劃撥帳號:18726969 E-mail:spef@ms24.hinet.net
網址:http://www.spef.org.tw/ |
|
Back to top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