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Nikko.com
  FAQFAQ    SearchSearch     RegisterRegister 
 ProfileProfile   Log in to check your private messagesLog in to check your private messages   Log inLog in 

肌膚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MyNikko.com Forum Forum Index -> 文章收藏
View previous topic :: View next topic  
Author Message
Guest






PostPosted: Sun Oct 04, 2009 11:53 am    Post subject: 肌膚 Reply with quote

癢到精神耗弱… 疥瘡 常被誤為溼疹
2009-10-04 06:01:58 自由時報 
文/吳百堯

台灣逐漸邁入老年化的社會後,老人家進出醫院、安養院的機率
越來越多,有一種傳染病就是藉著這樣的機會,悄悄地從這一些
場所進入一般的家庭,這就是疥瘡。

疥瘡是一種經由寄生蟲,也就是疥蟲傳染的疾病。傳染的途徑可
分為直接及間接接觸傳染。直接傳染就是藉由和病人肢體的接觸
而感染疥瘡;間接傳染則是藉由接觸被污染的衣物、床單或被套
而得病。其傳染力非常高,如果沒有及早診斷,造成醫院、安養
院大流行,或是全家人得疥瘡,都是可以預期的結果。

疥蟲的體內並不會傳染其他的病原,但是其所造成的搔癢卻不是
一般人所可以忍受的;病人常因為過度的搔抓而造成續發性的感
染,或是長期失眠造成精神耗弱,影響白天的生活。

一般典型的症狀就是無法忍受的劇癢,尤其是晚上蓋被子睡覺時,
體溫一升高,就癢得特別厲害。最常被疥蟲侵犯的部位包括手指
間、手腕、腋窩、肚臍周圍、臀溝、乳頭及生殖陰部,尤其是男
性的陰囊及包皮,常可見一顆顆會癢的結節。

疥瘡的感染一般不會蔓延到脖子以上,但是在免疫有缺陷的病人、
老人家及幼兒身上,其表現的症狀常常極不典型,有時連皮膚科
醫師都常有誤診的情形。

長期臥床或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大部分都處於免疫力低落的狀
態,也是最容易感染疥瘡、傳遞疥瘡的受害者,也因為其表現的
症狀常常不像一般典型的疥瘡,以致大部分的病人常被當成溼疹,
或是老年性皮膚炎治療,如此輾轉數星期,甚至數月之久,在長
期使用類固醇下,其疥瘡的表現更是千奇百怪;一直延誤到醫學
中心求診時,才藉由皮屑刮取檢查,或是皮膚切片,得到確定的
診斷,這時病人大多已被疥蟲折磨得心力交瘁,甚至還有因奇癢
難當而有輕生的念頭,家屬也必須一起接受治療。

治療疥瘡並不困難,只要徹底地用熱水消毒床單、被套,及兩週
內穿過的衣物,並使用滅疥藥物塗抹全身2至3天,就可以有效
地擺脫疥蟲的糾纏,重點是要全家一起治療,以免造成交互感
染。第一次感染疥瘡到發病的時間約一個月,如果再次被感染,
兩天內就會開始全身發癢了。貓狗的疥瘡也有機會傳染到人的身
上,所以要注意家中寵物皮膚的健康狀況,以免遭此無妄之災。

如果家中的老人家有突然產生的「溼疹」,且怎麼治也治不好,
情況越來越嚴重,更糟的是,家中其他成員也莫名其妙地癢起
來。這時要小心,疥瘡可能已經悄悄地登門入室了!

(作者為三軍總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
Back to top
Display posts from previous: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MyNikko.com Forum Forum Index -> 文章收藏 All times are GMT - 8 Hours
Page 1 of 1

 
Jump to:  
You can post new topics in this forum
You can reply to topic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in this forum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Copyright © 2005-2021 MyNikk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ther trademarks and copyright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