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previous topic :: View next topic |
Author |
Message |
Guest
|
Posted: Wed Jun 25, 2008 3:23 pm Post subject: 【轉貼的消息正確嗎?】網路追追追 |
|
|
網路追追追/不要重複使用礦泉水瓶?
2004/07/07 13:21
追追追小組/調查報導
礦泉水喝完了,你會將罐子丟掉,還是留下來再使用?最近網路上流傳的一個說法,可能
會讓選擇後者的人大為驚恐。網路謠傳:一名杜拜的十二歲女童,因為連續十六個月習慣
使用一個礦泉水樽,讓她得了癌症--真有這回事嗎?
>>看原信:切勿再翻用礦泉水膠樽
就在我們要著手調查時,網友又傳來一篇2003年8月23日香港YAHOO上的篇報導「塑
膠水樽不宜長期重複使用」。與謠言相較,兩者內容極為相似,不過加上「新加坡政府表
示」的消息來源提示,感覺上似乎更為「可信」。所以,謠言是真的囉,不不不,別急著
下結論。這篇謠言的下文可複雜了,大家要耐點性子,慢慢看啊。
從雅虎站上的新聞中可知,新加坡政府的警告是根據「加拿大公共衛生刊物中的一項當地
研究」,但是簡短的報導裡卻沒說這個研究是什麼研究?(淡水河按:傳統媒體的老毛病
就是,不告訴你完整的訊息)
我們只好自己找找看,網路上2003年八月份關於加拿大水瓶研究的報導,我們找到這一
篇--What's in your water bottle?。 兩相對照,可以發現雅虎新聞上的中文報導與
英文報導若合符節,但是在英文版的報導中,發現學童水壼(water bottle)成為細菌
溫床,與一位愛達華大學畢業生研究發現PET礦泉水瓶中可能釋出致癌物質,根本是兩個
研究,在中文的報導中,卻被混為一談,變成同 一個研究。
為了確認中文版的問題,我們找到刊載這個水壼細菌研究數據的網頁資料,再次確認,這
個研究根本沒有提到PET礦泉水瓶。(參見:Bacterial water quality in the
personal water bottles of elementary students)
先把這個不相干的水壼細菌研究拆解開來後,剩下來的,PET礦泉水瓶可能含有毒物質的
研究,沒錯,正是我們這次報告--中文版謠言的原始來源。在 snopes網站上,刊載了
英文版的內容,一對照就可以發現,中文完全是翻自英文版的,差別只在於中文版多了
一個杜拜女孩的故事。(參見:Reusing plastic water bottles can cause them to
break down into carcinogenic compounds.)
杜拜女孩的故事,我們沒有找到任何相關資訊,SAFA這家公司,倒是有找到一家名字
一樣的,不過他們不是賣礦泉水,而是賣淨水設備,及處理過的包裝水。(參見SAFA)
愛達華大學女生的文章早在2001年就發表於一個研討會上,媒體為什麼會晚了這麼多久
才報導,我們不得而知。但要注恴是,引發謠言的愛達華研究裡所提到的DEHA是
di(2-ethylhexyl) adipate。(參見愛達華大學女生論文摘要)謠言信上寫的卻是
diethylhydroxylamine。
diethylhydroxylamine雖然也有資料庫紀錄上縮寫是DEHA(參見:
http://www.klausfmeyer.de/deha.htm)但其實是另一種化學物質。在MSDS的資
料庫上,diethylhydroxylamine是有毒物質,如果從口或皮膚吸入,可能會損及
肺臟、皮膚及刺激呼吸道(參見:Safety (MSDS) data for N,N-
diethylhydroxylamine)。然則,diethylhydroxylamine並不是PET礦泉水瓶的
原料之一。(參見:Applications of N,N-Diethylhydroxylamine (DEHA))
這兩個名詞的區別,對於查證很重要。因為在我們找到的澄清文件裡,有的是針對
diethylhydroxylamine,有的則是針對di(2-ethylhexyl) adipate。
以下的分析,主要是針對愛達華研究裡的DEHA,也就是di(2-ethylhexyl) adipate。
diethylhydroxylamine既然不是PET的成分,當然也不可能被釋出,也就不需要太深
究。
以下只要用簡稱DEHA,都是指di(2-ethylhexyl) adipate,
針對愛達華女生的文章,snopes站上引述IBWA(國際包裝水協會)的文章,提出兩點
反駁,第一點,DEHA並未被歸類為致癌物質。第二點,更重要的是,就算DEHA真有問
題,也不干PET瓶裝礦泉水的事,因製造PET水瓶的原料裡,一樣不需用到DEHA。
針對IBWA說法的第一點,先不要照單全收,我們前面追追追有個相關的謠言可參考:
網路追追追╱保鮮膜含塑化劑 勿進微波爐從上文可知,衛生署雖也表示「還沒有出現對
人體健康造成傷害的證據」,但卻又保留的說也不排除「可預期的風險」。
這個「可預期的風險」是指什麼呢?原報導沒有說的很清楚,不過美國環保署(EPA)
倒是有提到一點。
根據EPA的文件,
1.在短期效果上,沒有資料顯示DEHA有劇毒,一個10公斤的小孩,每天喝一瓶一公升
的水是安全的。
2.長期接觸過量的DEHA物質,「有可能」(have the potential)造成體重減輕、骨
質流失及肺部等器官傷害。
3.有「一些證據」(some evidence )指出如果人體終身 (lifetime)暴露於超過標準值
(MCL)的DEHA,「有可能」(may have the potential)會造成癌症。(參見:
Technical Factsheet on: DI (2-ETHYLHEXYL) ADIPATE)
當然,要注意的是,EPA並沒有進一步說明文件裡的「有可能」,究竟是指什麼?也沒有
提出所謂的「一些證據」的根據在哪裡。相對於EPA的文件, 國際癌症研究組織
(IARC)的報告倒是明確的指出指出,目前並沒有任何關於DEHA會造成人體癌症的報
告,動物實驗倒是有,但能不能將其套用到人體身 上,顯然還有待更多研究。
(參見:DI(2-ETHYLHEXYL) ADIPATE)
由於正反的資料都有,因此,關於DEHA的毒性這部分,也許仍待更多研究機構與相關研
究出爐後才能有較明確的結論。
然則,對這個謠言判別,更重要的,是IBWA說法的第二點,這點,我們則得到其他旁證
的確認,首先是由眾多科學家主持的愛爾蘭食品安全網(FASI)上提到,DEHA的確有使
用在一些塑膠製品中,但並沒有用在PET水瓶裡。(參見:Safety of plastic drinks
bottles)。
此外,瑞士聯邦材料監測與研究實驗室EAWAG(Swiss Federal Laboratories for
Materials Testing and Research)的研究,則完全反駁了愛達華女生的研究。
EAWAG分別試驗新的和重複使用過的PET水瓶的雜質釋出量,結果顯示PET水瓶的確
有少量 DEHA,但是釋出的值,和做為對照組的,完全不含PET的玻璃瓶水中測到的
一樣,換句話說,很難證明DEHA是從PET瓶中釋出。
EAWAG研究的簡單摘要,請參見
http://www.sodis.ch/Text2002/T-News.htm 2003年6月20日的報導。原報告
請參見:(Report on Migration of organic components from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bottles)(註:是PDF檔)
換句話說,儘管對於DEHA的致癌性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對於重複使用PET水瓶會不會
釋出DEHA這個問題,目前已知的科學家們認為並沒有明顯的 證據。根據FASI最後的
結論,與其擔心沒有明顯證據的DEHA威脅,不如注意重複使用時的清潔--當然,這
一點對所有的杯碗瓢盆都是適用的。
註:
為了追索及分析整個謠言的來龍去脈,我們使用了大量的英文資料,如果覺得英文的資料
看很煩,也可以參考
1.國家網路醫院對這件事的解答:
關於重複使用礦泉水瓶
2.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解答:
重用樽裝水塑膠瓶 會分解出致癌物質?
以上報告,感謝以下網友提供線索:
sywu、jayak472001、亞特蘭大勇士、Jared、yangforever、yangforever、
kitkat、kpli、kpli、烈疾神王、娜輝、SHO、啷冷狼、curiousbaby、WAiMiNG
http://www.nownews.com/2004/07/07/516-1652190.htm |
|
Back to top |
|
|
|
|
You can post new topics in this forum You can reply to topic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in this forum
|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