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Nikko.com
  FAQFAQ    SearchSearch     RegisterRegister 
 ProfileProfile   Log in to check your private messagesLog in to check your private messages   Log inLog in 

【不可思議】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MyNikko.com Forum Forum Index -> 文章收藏
View previous topic :: View next topic  
Author Message
Guest






PostPosted: Mon Jun 15, 2009 11:05 am    Post subject: 【不可思議】 Reply with quote

http://tw.myblog.yahoo.com/kinkiosel/article?mid=6523&sc=1
(轉貼)再談水的信息

自從日本的量子科學家,也就是提倡水的「波動學說」的江本勝先生,在他的著作《水的
信息》發表有關水具有記憶、儲存和傳遞信息的功能後,世界各地湧來讀者熱情的迴響。
對江本勝先生而言,這幾乎可以說是人類第一次踏出意識的版圖,利用水的結晶來證實,
人類的心靈意識可以改變水分子的結構。他發現如果將水冷凍至零下五度,再用顯微鏡觀
察,不同來源的水會形成不同的結晶,清淨的山泉,水結晶就優於一般的自來水;若水源
污染,水不但無法形成結晶,反而污黑一片呈現扭曲的狀態。他對水進行各種實驗,其中
包括對水演奏音樂,他也在玻璃水瓶的樣本上,貼各國的文字,譬如,一個貼「謝謝
你」,另一個貼「你是笨蛋」,再冷凍拍攝結晶情形,結果發現不管是用任何語言書寫
「謝謝」,結晶都是異常美麗,而另一個「你是笨蛋」的,則形成混亂破碎的形狀。

2001年11月江本勝先生又發表了《水的信息》(The Message from Water Vol.2)
第二集,裏面更有許多驚人的發現。其中有一個相當的感性,那就是他對水提出有關
「家」的概念,他想知道水會有什麼反應。他在水瓶上分別貼有「父親」、「母親」、
「媽媽煮飯」、「媽媽的手」、「快樂的家庭」、「家庭旅行」、「爸爸的背影」、
「爸爸的教導」、「和爸爸一起打球」等字眼,結果水的結晶個個莊嚴美麗耀眼,看了
真令人感動。

雷博士在上一期雜誌也曾提到,「母子情」的建立,是一個人身心靈健全發展的基礎,尤
其是母親懷孕時期的胎教尤其重要。江本勝也認為家族社會是整個宇宙社會的根本,他同
時也把「生產」、「母乳」、「養育孩子」等字,貼在水瓶上做實驗,結果十分有趣。
「生、養孩子」的結晶,兩者十分類似,都是兩個重疊的結晶,彷彿是在敘述生命起源的
精緻創造。而從「母乳」美麗的結晶中,他更發現哺乳時,母親不只是營養的供給,更是
情感的傳達。他另一個重大的發現,是有關電磁波污染的質疑。江本勝幽默的表示,既然
我們的身體百分之七十是水,為何不讓水來回答,究竟電磁波是否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尤
其是腦?

他之所以會想做這個實驗是因為在工作上,他必須長期使用一種測量波動與能量的儀器,
叫共鳴磁場分析器,這也是電磁波的一種。他因此想知道,如果一個人能開心的工作並且
熱愛他的工作,電磁波是否就不會對他造成負面的影響?反之,若有人不覺得工作愉快,
也不認為活著有什麼意義,電磁波是否就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為此,他做了實驗,首先他將許多蒸餾水瓶,分成兩組,一組瓶子上貼「愛、感謝」,另
外一組則什麼也不貼,他將水分別放在電視機前、電腦前、手機電話旁,一一做實驗。結
果顯示,未貼的那一組水都出現混亂的圖形,一旦標上﹁愛、感謝﹂,雖然水的結晶還是
有點輕微的扭曲,但仍然呈現美麗的結晶。所以若一個人健康有元氣,內心充滿愛和感
謝,就會降低受電磁波影響,反之內心無法隨時保持「愛、感謝」就最好遠離電磁波。
他最後一組的實驗,是把第一組同樣的那台電視機,播放一個四十億年前有關生命起源的
故事。這次他只在電視機前,放一個什麼也不貼的蒸餾水瓶,結果竟然結晶是非常漂亮的
六角形。因此他的結論是,如果實在無法避免使用電器用品,除了前面提到我們在內心要
保有正面的意念外,在使用時也讓他們做最利益人心的用途,譬如利用電視機播放好的節
目,這就可降低電磁波對我們的傷害。

江本勝的實驗,同時啟發了另一位對能量測量頗有心得的土壤專家—雷通明博士的好奇與
研究。雷博士發現自來水的靈敏度,要比過濾水或蒸餾水差很多。他將兩個塑膠杯,分別
裝入自來水和過濾水,在上面個別寫個愛字,再用測能量的鍊子去測兩者的差異,結果過
濾水的能量是轉五、六十下,而自來水則只轉幾下就停了。

他也發現如果能先在內心觀想愛的人或事,再寫愛字,貼在杯上,那轉動的次數會比單寫
愛的高出很多。若許多人集體送愛給水,即使杯上不貼愛字,結果能量也比單獨寫愛字高
很多。若愛與慈悲相較,則慈悲的能量比愛高出更多;若愛與空性相比,則空性的能量又
更高。

他指出了另一個有趣的現象,三杯同樣的水,一個寫接受,一個寫拒絕,另一個什麼也不
寫,如果用加持過的能量水,倒入以上三杯,其中寫接受的那杯,能量增加最多,其次是
不寫字的那杯,寫拒絕的則毫無反應,能量進不去。人的意念也會傳送到每天虔誠念誦的
經書裏,他把兩杯水分別經過兩本新舊不同的經本,一本是每日早晚念誦的舊本,另一本
則是未使用的新本,結果舊本能量高出甚多。另外持有能量器的人,若先做簡單的觀想,
再將水倒入透明的塑膠杯內,將杯子在能量器的正面上放一下這樣就可轉換、加持杯內的
水。

自古以來,不論是宗教的洗禮或心靈的淨化,水提供了治療、淨化與重生的功能。水不但
是我們心靈的鏡子,也是我們生命的泉源。身體內細胞的主要成份是水,水掌握了各系統
間體液的流動。人念頭的生滅起伏,不但會改變體內水分子的結構,也會影響周遭環境的
信息場。江本勝在一九九九年七月,召集了三百五十人,為了污染的琵琶湖進行淨化儀
式。微曦中大家面對湖水,唱著:「凝聚宇宙無限能量,開創世界真正和諧。」來對琵琶
湖發出真心的感謝。結果水從污濁不堪,變為金黃色六角形。一個月之後,京都新聞有篇
報導,敘述琵琶湖歷年來因外來藻類異常繁殖,而產生腐臭的現象,今年突然銳減。江本
勝原來預計要動員三十萬人,手牽手繞湖祝福,他發現三百五十人的集體祝福,琵琶湖只
能維持半年,過了半年,從水的結晶與湖水的味道,發現水又污染了。因此祝福的人越
多,心念的力量越大,才足以淨化整個琵琶湖。

心念的力量果真不可思議,因此淨化心靈照顧好每一個念頭,不但體內的水會變成美麗的
結晶,我們更可以利用意念、言語或行動,來傳遞水所帶給我們的這份美好珍貴的信息。
讓每個人的身體,都能成為一座晶瑩耀眼、純潔美麗的聖殿!讓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整個宇宙都能成為清淨莊嚴的美好淨土!

參考書籍:
1.水的信息(第二集)(The Message from Water Vol.2)江本勝編著(by Masaru
Emoto)紀伊國屋書店有售。
2.好水會說話,呂鋒洲編著,元氣齋出版社。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Tue Jul 21, 2009 11:45 a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網路的不可思議

http://blog.eroach.net/trackback.php?tbID=168&extra=jxcen6jcqk

快樂心靈診所(精神科醫師陳豐偉)
回憶玉里醫院工作史(一)

為水牛伯找家人

2002 年,一開始到玉里醫院時,除急性病房的近20床病人外,
我被分配到祥和園區,負責一棟男病人。這裡一棟就是100床,
每一棟有六位照顧服務員(病人習慣稱呼「班長」),整個祥和
園區有600位病人,就一位護理長跟兩位護士小姐,跟36位照
服員。長期照護的術語,在一個機構住超過一年(有人說兩年)
就是long-stay care。祥和園區就住了一群long-stay的精神病
人,有些已經住了三四十年。

三、四十年前,別說沒有健保,連精神科藥物也沒幾種。家裡出
了嚴重精神病人,要嘛傾家蕩產求醫求神,要嘛鄉下草房上鎖把
病人關起來,要不然就把病人帶到隔壁縣市然後家人突然消失不
見。有些病人四處遊蕩,突然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也說不清自己
是誰。這些有精神問題的「遊民」,就成為玉里養護所第一批住
民。

平常我要照顧急性病房病人,要負責總醫師的行政業務,在祥和
園區,我負責門診開藥、每月一次team meeting。長照園區的
主體是護理科管轄的護士與照服員。醫生在這種體系裡頗有虛
榮,我第一次進祥和園區時,照服員就叫所有病人拍手鼓掌,嚇
我一跳。不過,平常一棟100人病房裡,只有一兩位班長在場。
如何管理這100位病人,班長們自然有其一套方法。教科書上找
不到這些訣竅,因為國外寫教科書的那些國家都很有錢,不可能
出現這種1:100的狀況。政府財力有限、照護人力不足,怎麼
辦?玉里醫院的優勢是土地大、病房大、空氣新鮮、看得到陽
光,這對病人多少有些幫助。

很快,熟悉園區後,我就可以一早上看完50位病人,因為這裡
的病人很穩定,也很少需要調藥。但一直do藥(照上次開藥)
也很無趣,所以我也會想一些話題來讓病人開口。有一天,突然
有一位名喚「水牛」的老病人跟我說,醫生,我很想家。

起初我也只是記錄起來,這邊那個清醒的病人不想家呢?只是縱
使有家也歸不得。但後來水牛伯每次看診都說想家,我就一路問
下去。水牛伯來醫院快40年了,他回憶說,他來醫院前住在新營
某個廟旁,小時候讀新營國小。一些線索越來越清楚,少不更事、
一腔熱血,其實對這些病人還不夠瞭解的我,就興起來幫水牛伯
找家人的衝動。病人當然高興答應,我跟當時的玉里醫院院長張
堯舜醫師報備過後,就請智邦生活館在週報幫忙發這消息,請網
友如果有長輩40年前曾住在新營附近,就寄水牛伯的相片給長輩
認一下。

沒想到網路傳播、轉寄的力量太驚人,這種感人議題一瞬間引爆。
和我合作的社工員簡俐蓉小姐接到許多電話,而倒楣的報社記者
信箱也被聰明的網友灌滿。某一天,有兩三家媒體記者終於忍不
住,互相約約就殺到醫院來,要求醫院一定要讓他們採訪。醫院
對於記者進入園區拍攝自然有諸多考量,但如此情勢,也不能不
讓記者進來。

電視台介紹了玉里醫院,介紹了想家的水牛伯,內容都很正面,
但還是沒有下文。本來以為事情就這樣了,沒想到有一位三立電
視台的記者鍥而不捨,直接跟醫院高層談,希望醫院能帶水牛伯
到新營找家人,他想拍攝這過程。正巧醫院要派車到高雄縣接一
批因為原居住醫院評鑑不合格,被政府接收的病人。於是醫院派
我帶隊,同時帶著水牛伯跟三立記者,從玉里直接搭遊覽車到新
營,接病人前先帶水牛伯找家人。

三立記者離開花蓮時,打電話請中天記者幫他cover一下,如果
花東突然出現大事,要幫他傳影帶回三立。結果就是,我們到達
新營時,全台灣的電視台都派記者來迎接。到了新營,人海茫茫,
到哪裡找家人呢?第一站我們當然就到當地里長家,里長找了一
群歐里桑,可是沒有人認得。於是我們又帶水牛伯到廟旁,但物
故人非,一排排水泥建築物已不是他熟悉的景象。這時,奇蹟突
然出現,一位已經七十歲,但身體很勇健的阿伯,騎機車經過我
們行列,突然大叫:「你不是水牛嗎!」(好驚人的記憶力!)

經過阿伯說明,我們才知道,他認識水牛伯時,水牛伯已經是遊
民,經他收留在他家當長工,幾年後走失,又被當成遊民送往玉
里。往前回推,水牛伯跟親人失散已經四十幾年,要找到家人的
希望是更加渺茫。於是我們就帶著水牛伯吃餐廳合菜、看電視報
導、住旅館,隔天接了病人就回玉里。

另一個插曲是:兩年前,發生財務危機的台灣日報竟然抄抄網路
信件,就重發一次水牛伯找家人的新聞。沒想到這條新聞被送上
雅虎。於是玉里醫院社工室的電話又被擠爆,許多人想找已經離
職的簡小姐。有尋人專家自願效勞,也有好心人回家問媽媽覺得
媽媽應該認識水牛的爸爸(可惜比對之後條件不符)。一陣熱潮
後,還是沒人找到水牛伯的家人。

水牛伯事件是我無心插柳,在我到玉里醫院之前,水牛伯就曾在
電視上以遊民身份協尋,我不過是從網路再做一次相同的事情。
只是,我沒想到,網路轉寄引起的效應反而更大於電視協尋,之
後的記者採訪、專車返鄉已經不是我能左右,更別說意外的台灣
日報報導。現在回想,的確是一腔熱血,沒有想到各種可能衍生
的複雜現象。如果真找到水牛伯的家人,可能也只能高興一天,
接下來衍生的問題,家屬如何面對失散四十年沒見面的病人,如
何安排雙方的互動,恐怕玉里醫院跟台南當地的衛生局、社會局
就有得忙了。而電視傳播醫院努力幫病人找家屬的故事,對促進
社會大眾關懷精神病人應是好事,但如果家屬真的出現了,媒體
會不會變得噬血、轉而傷害家屬?有許多未知數。

現在水牛伯還是很快樂地過著他無憂無慮的生活。當然,他老
了,記憶力也不好了。某次看診時,我問他說,你知道我是誰
嗎?他回答,我怎麼知道你是哪位醫師?我正要記錄到病歷上
時,他突然大聲說:「啊,你就是那位帶我回去找家人的醫
師!」他笑得很燦爛、很開心。五年了,這件事情還留存在他的
記憶裡。這時,我才能肯定的說,雖然工程浩大、看似徒勞無
功,我們到底是有做對了一些事情。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Tue Jul 21, 2009 11:59 a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網路的不可思議

http://blog.eroach.net/trackback.php?tbID=168&extra=jxcen6jcqk

快樂心靈診所(精神科醫師陳豐偉)
回憶玉里醫院工作史(二)



為玉里醫院病人募衣4000箱

2006 年夏天,玉里醫院社工室主任跟我提到說,急性病房的護
理人員反應,有些嚴重病人無法控制屎尿,或者會亂玩大便,造
成衣服消耗很快,有些病人快沒衣服穿了。如果是一般精神科醫
院有家屬的住院病人,弄髒衣服,打電話要家屬送新衣服來就好
了。但玉里醫院這些long-stay病人大部分不是跟家屬失聯,就
是家屬住在遙遠的西部,要找到家屬送衣服來並不容易。於是,
我們想說,透過網路來募衣吧。

有上次水牛伯找家人 引發的網路和媒體效應,這次我們非常謹
慎小心。我寫了一篇募衣文從我的PCHome Online電子報發
出,寫文時用詞非常含蓄,絕對不用煽情文字,盡量不訴諸感
情。我曾寫過一些為公益團體募款的文章,一邊寫一邊還會流
淚。但這一篇文章我用非常平淡的筆調,深怕又引爆無法收拾的
轉寄風潮。有鑑於一些網路慈善轉寄信轉寄了兩三年還在莫名
流傳,我們還訂下截止日期,請大家過了這時間就別再寄衣服
來了。

結果,悲慘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原本我預期募個幾百箱衣服,也
就夠整個玉里醫院兩千多位病人穿。電子報發出後,衣服也零零
星星寄來了。但,自由時報的記者覺得這活動很有意義,報導
了。中央社與聯合晚報的記者也覺得很有意義,報導了。雅虎新聞
轉載了中央社的報導。一個全民蒐集舊衣轉寄到玉里醫院的運動
於是展開,每天來自宅急便、貨運公司的衣服幾十箱、幾十箱送
來,社工室必須派專人處理,衣服只能暫時送往祥和園區的大禮
堂堆著。

你可以想像能擺一千張椅子的大禮堂堆滿紙箱是什麼樣子。由於
完全超乎預期,整個後勤系統癱瘓,護理人員看到滿山滿谷的衣
服頭都昏了,不知道從何下手,而衣服幾十箱幾十箱送來,因為
還沒到事先公布的截止日,所以也沒辦法阻止。最後還是由醫院
高層跨科室臨時編組,動員病人協助開箱、整理、分類、清洗,
募衣活動才沒造成災難。

據說,一貫道親原本也決定發動募衣,還好承辦人先來電詢問,
才知道衣服已經爆量。最後總共募集4000 箱衣服,分給全玉里
醫院居民還有剩,於是分出1500箱經由玉里的天主教會負責轉
送到蒙古,也算做了點國民外交。等一切塵埃落定,玉里醫院舉
辦「捐衣走秀活動」,由病人穿募來的衣服走秀,先在各園區初
選,然後到院本部舉辦決選。我一位女病人自信、豔麗的照片還
登上頻果日報全國版,讓一些高功能的病人高興一陣。

募衣活動結束後,我針對負責捐衣的寄件人(約一千八百人)做
郵寄問卷調查,回收七百多份,比例算高了。問卷統計結果,大
部分負責蒐集衣服的寄件人資訊來源是網路的轉寄信件(而且絕
大多數還會轉寄出去),少部分人是親自看到自由、聯合報導,
屬於我電子報的讀者並不多。這說明網路轉寄是募衣行動能迅速
擴張的主因,但如果沒有兩大報報導、中央社跟進,恐怕也無法
引爆轉寄風潮。

以結果論,募衣活動是成功的。但無法預期的網路轉寄效應,讓
醫院裡的行政體系難以承擔,則是意外的插曲。衣服多到穿不完
的台灣家庭不少,募衣是最容易進行但也最容易失控的活動。如
果不是因為為水牛伯找家人的經驗讓我們更謹慎,我想玉里醫院
可能到今天都還會不斷收到一箱一箱的衣服。或許,由持續進行
募衣的慈善團體,每年固定撥一些衣服給玉里醫院的貧寒病人,
才是最專業最有效率的方法吧?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Wed Jul 22, 2009 2:02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我們比我聰明
2009/7/22
作者:杜荷

最近在書店裡,無意間發現一本名為《我們比我聰明》的
書,好奇翻閱下發現作者運用了線上群眾的力量,成功地集結網
路上數千名部落客、播客等共同撰寫成一本商業書,其模式如複
製版的維基百科。

這種傳達「社群的整體要比任何個體聰明」的理念,其實在網路
上相當盛行,有位足不出戶的電腦工程師,為了要買一台果汁
機,便在部落格上留言,半小時內就湧進大批網友推薦,讓他輕
輕鬆鬆選取理想的果汁機。還有網友為了追女友,在線上求助,
也吸引了許多關心者提供訊息。

如果你有一件想不通的難題,直接上「噗浪」Plurk,與網友們
來個線上推理,你一句我一言,問題很快地就被抽絲剝繭給解答
了。

問題悶在心裡發酵,不能了事,適度地拋出問題,收穫有時讓人
意想不到。加拿大有個黃金集團將機密地質圖張貼上網,並舉辦
比賽徵求找出金礦的人。全球傳來七十七件迴響,其中包括多件
罕見技術。黃金集團付出五十萬美元的獎金,卻挖到逾三十億美
元的金礦,開誠布公、徵求外界合作,反而大賺一筆。

無論是網路上或現實生活中,確實「我們比我聰明」!牛頓曾說
過:如果說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正如歌德
所言:我不應把我的作品全歸功於自己的智慧,還應歸功於我以
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萬的事情和人物。

(杜荷)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Mon Jul 27, 2009 1:10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英少女溺水驚嚇失明 奶奶過世痛哭 重見光明喜極而泣
【人間福報綜合外電報導】
2009/7/27

英國十五歲少女查莉‧西森斯(Charly Sissons)去年八月玩風
帆衝浪時不慎落水,差點溺斃,驚嚇過度導致她雙眼失明,但七
個月後她的視力奇蹟恢復,起因竟是祖母病逝讓她情緒大受震
撼,痛哭一場。

來自英國拉特蘭郡艾森丁村的查莉從小就喜歡游泳和風帆衝浪等
水上運動。查莉對水既愛又怕,十一年前,年僅四歲的查莉上游
泳課練習水下憋氣,另一個女孩在水裡抱著她導致她溺水,當時
她受到嚴重驚嚇。儘管查莉始終熱愛水上運動,但這段記憶始終
揮之不去。

去年八月,查莉玩風帆衝浪時差點溺斃,幼時的恐怖記憶頓時浮
現。「太可怕了,當時我就像瞬間回到四歲那場意外,我在風帆
下方掙扎,那幾秒鐘裡我真的嚇到了。」

查莉獲救後,醫生檢查確認查莉沒有大礙,但隔天她發現自己視
力出了問題。「我好像透過兩個黑圈圈看東西,我很害怕。」她
的視力在幾天內迅速惡化,最後什麼都看不見了。

查莉不能理解自己為何失明,整天以淚洗面。焦急的西森夫婦為
了讓失明的愛女能繼續正常生活和上學,他們改變屋內的擺設,
包括查莉的衣櫥,讓她能自行穿衣,並聘請一位私人教師每天陪
她上學。

查莉振作起來,學習適應盲人生活;她沒放棄最愛的運動,讓夥
伴透過無線電協助她操控風帆,並入選去年度的青少年水上運動
員。

今年三月,查莉七十三歲的奶奶桃樂西過世。奶奶彌留之際,淚\r
流滿面的查莉緊握著奶奶的手,陪她走完最後一程,在回家的路
上,奇蹟出現,查莉突然又看得見了。「奶奶是我最好的朋友,
她的去世讓我崩潰。但神奇的是,之前我為奶奶病逝哭得死去活
來,後來我又因為恢復視覺喜極而泣。」

查莉的母親表示,沒有人能料想得到發生在查莉身上的奇蹟,而
醫生們認為,查莉失明又復明,都是因為激烈的情緒波動。

By ROBIN PERRIE
TEENAGER Charly Sissons was so shocked by a
windsurfing accident that she went BLIND.

But seven months later her sight returned when her
gran died holding her hand.

Charly, 15, almost drowned while windsurfing last
August.

She suffered a flashback to a bullying incident 11 years
earlier - when she had been held underwater in a
swimming pool.

Charly said: "All of a sudden I was back to being four. I
have vivid memories of thinking I was going to die."

For the next few days her vision deteriorated until it got
so bad she couldn't see at all. Charly, from Essendine,
Rutland, said: "It was horrific.

"I just didn't know what was happening to me. I couldn't
stop crying."

Tests showed there was nothing wrong with her eyes.

Parents Steve and Gill adapted their home and Charly
received a special needs tutor at school.

Then in March she was holding her gran Dorothy
Stanberry's hand as she died, aged 73.

Charly said: "Nan was my best friend. I felt numb losing
her.

"Then in the car on the way home I suddenly realised I
could see again. It was amazing.

"I was crying over nan dying - then I was crying tears of
joy that I could see again."

Mum Gill, 53, added: "It sounds weird but doctors are
convinced those two shocks caused her to lose her
sight and then regain it."

http://www.thesun.co.uk/sol/homepage/news/2481399/Scared-sightless.html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Tue Aug 04, 2009 10:07 a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純熟運用焦點透視法 色調柔美 開個人展
【人間福報綜合外電報導】

歪歪扭扭的正方形上面搭個三角形、塗滿鮮豔的色彩,通常六歲
小朋友畫的房子長這樣,但基倫‧威廉森(Kieron Williamson)
畫裡的建築不僅立體感十足、比例恰當,那色調柔和的樸素筆觸
更讓人驚詫不已。

基倫的母親說,去年兒子還是個喜歡踢足球和騎單車的小搗蛋,
雖然現在還是愛運動和玩X-Box遊樂器,但畫畫已成了他的最
愛。去年五月,基倫與家人一起到英國西南方的德文郡和康瓦耳
郡旅遊,對當地的美景深深著迷,當時未滿六歲的基倫向爸媽要
了些紙,以鉛筆描繪所見的海港景色。威廉森太太說,那是基倫
第一次畫畫,那時他的畫看起來就跟一般五歲小朋友的畫作差不多。

度假回來後,經營畫廊的卡蘿.安.潘寧頓注意到基倫的潛質—
卡蘿是威廉森夫婦的朋友,是一位藝術家—她建議威廉森夫婦讓
基倫上水彩畫課程,才上了十二周,基倫的藝術天賦便表露無
疑。他的畫有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成熟視角和真正的自然感,他
能純熟運用焦點透視法,注意比例,正確地呈現陰影。卡蘿說:
「基倫還是寶寶的時候我就認識他了,但之前我沒發現他有這樣
的稟賦。他很專注,每天很早起床,一直畫到該去上學為止。」

最近,基倫每天都去卡蘿的畫廊。卡蘿說,基倫的大腦中就像有
一台照相機,把看見的畫全部儲存下來,作為畫畫時的參考,但
他不會抄襲。

基倫的媽媽說:「我們經常猜想為何基倫會走上藝術之路,我想
可能因為我們住公寓頂樓,既無花園也沒有室外空間,所以他創
造了屬於自己的天地。」基倫也同意媽媽的觀點,「我喜歡畫畫,
它很有趣,我可以在畫畫中想像我看不到的地方。」

基倫二日在家鄉英國諾福克郡霍爾特鎮舉辦個人畫展,不管是鄉
村風光、動物、街景,不明就裡的人必定會把基倫的水彩畫當作
成年畫家的作品,只有在畫作一角那童稚的簽名才會讓人想起,
這位天才畫家還是個孩子。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37834

Pictured: Incredible watercolour paintings by boy aged
just SIX

By Andrew Levy
30th July 2009

A street scene from the paintbrush of a child usually
involves triangle-topped boxes for houses. And often an
unnaturally large dog.

But Kieron Williamson's attempts are so beautifully
rendered that artists ten times his age will be filled with
envy.

Experts have said that the six-year-old's atmospheric
paintings, which began with harbour scenes and
expanded to include rural vistas, animal portraits and
landmarks, have perspective, shadow and reflections
that demonstrate an ability well beyond his years.

His mother, Michelle, said: 'Until last year he didn't draw
anything and in fact we had to draw dinosaurs for him
to colour in.

'The turning point was when we took our first family
holiday to Devon and Cornwall last May and he liked the
boats and scenery. He asked for some plain paper and
started drawing his own stuff.

'At the time, they were like the drawings of most
five-year-olds but he really took off after going to some
art classes.'

'We often think about why Kieron has chosen art in this
way and I think it's because we live in a top-floor flat
and we have no garden or outside space, so perhaps
he's had to create his own scenery,' she said.

Kieron appears to agree. 'I like painting because it's fun
and inspiring. It makes me think of places I can't see,'
he said. His talent was recognised by a family friend,
artist Carol Ann Pennington, who offered to give him
lessons.

She said: 'I have known Kieron since he was a baby but
I had no idea he had it in him.'

His hero is Norfolk landscape artist Edward Seago, who
died in 1974. The late Queen Mother was an avid fan,
and bought many of his paintings.

Art expert Jeremy Green, owner of The Canon Gallery
in Huntingdon, Cambridgeshire, said of Kieron's work:
'It is unusual to see someone of that age painting with
such definition and in such a stylistic way. Normally they
would be splashing colour all over the place.

'Some of these watercolours have a very rigid structure
as if he has been painting in that style for some time.
They are very good, there's no doubt about it.'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203226/Pictured-Incredible-watercolour-paintings-boy-aged-just-SIX.html

Read more: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203226/Pictured-Incredible-watercolour-paintings-boy-aged-just-SIX.html#ixzz0NEpuvlO0
Back to top
Guest






PostPosted: Mon Aug 10, 2009 8:11 a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大紀元8月10日訊】莫拉客颱風造成台灣南部50年來最嚴重
的水患,目前初估損失已經高達台幣50億。已知15人死亡、55
人失蹤,死亡人數恐陸續增加。莫拉客轉往福建、浙江同樣造成
嚴重災情,受影響的超過400萬戶居民。

台灣中央氣象局原本預估嘉義以北會有豪大雨,結果卻是東南部
及南部地區降下驚人豪雨。有一網友在中央氣象局8月9日下午
四點發出的衛星雲圖上,發現台灣右邊外海的雲圖出現「一個人
拿著水桶對著台灣潑水」的圖像,讓人驚呼巧合與詭異。

這名網友在噗浪寫著:「這張圖的右下角太玄了,一個人拿著水
桶猛倒啊」!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林秀雯表示,這個人頭型的雲團,是
在昨天晚上形成的第九號颱風艾陶(Etau),這個颱風行徑是朝向
日本,目前對台灣不會有影響。

(http://www.dajiyuan.com)
Back to top
Display posts from previous: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MyNikko.com Forum Forum Index -> 文章收藏 All times are GMT - 8 Hours
Page 1 of 1

 
Jump to:  
You can post new topics in this forum
You can reply to topic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in this forum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Copyright © 2005-2021 MyNikk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ther trademarks and copyright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