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Nikko.com
 
 
Intel Timna - 1999         English

Intel Timna 為英特爾於1999年三月公開的整合型晶片計畫名稱。這是英特爾首次嘗試將中央處理器晶片核心、S3的Savage 4繪圖晶片以及 Intel I/O 控制晶片 (ICH2)整合至同一晶片上。該晶片是針對行動及低價電腦所設計。這計畫是由位於以色列的實驗室所進行,所以該晶片的研發代號「Timna」實際上是以色列一個小城市名。Timna的中央處理器核心實際上是建構於之前的PentiumIII Katmai核心。相較於Celeron與810晶片組所消耗的19.8瓦,Timna僅使用15.2瓦的電力。其記憶體控制晶片原本是針對Rambus記憶體(RDRAM)所設計的。

相較於SD記憶體(SDRAM),Rambus記憶體的價格高出許多且產量較低,所以英特爾之後決定為Timna加上記憶編譯器(Memory Translator Hub,之後更名為記憶通訊協定編譯器),一個讓Timna可以與SDRAM溝通的小晶片。增加了這個記憶編譯器也意味著Timna處理器與記憶體之間的溝通會因為多了一道翻譯以及解譯的動作而拖慢整個傳輸速度,甚至比Celeron還慢。不久之後,英代爾發現在電訊噪音、電壓以及溫度的交互影響下會導致該記憶編譯器產生嚴重的電路錯誤,而英代爾一直無法找出設計上的錯誤並更正。不僅如此,Timna 的繪圖部分也缺少了一些像是選項顯示暫存等功能而影響到整個3D繪圖效率。

按照原本的計畫,Timna預計可以為代工廠省下約美金三十元的成本。不過另一方面,如果Timna如期推出,該晶片的售價卻會比同時脈的Celeron高出美金二十至三十元。電腦廠商也擔心這種整合型晶片會導致廠商的產品走向單一化。Celeron處理器、810晶片組加上整合繪圖晶片反而給予電腦廠商更多的空間來設計出不同的產品線以及更長的產品週期,而製造成本並不會因此而增加。實際上由於主機板越做越小而且更多晶片組已經有整合繪圖晶片,所以使用Celeron的生產成本已經下降許多。沒有了價格優勢,Timna的低效能、無法變更的系統配備(全部都在一塊晶片上)以及不斷延期,導致Timna在電腦廠商間已經變成了燙手山芋。除了記憶編譯器以及電腦廠商的反彈之外還有另一個大問題:把所有晶片整合在一起會使得晶片面積變大,這也就意味著生產量將會降低。在0.18-micro製程,Timna將會比Celeron消耗掉更多晶圓。當然這問題可以藉著將Timna推向0.13-micro製程而解決,但是這仍舊意味著英特爾會將較多的晶圓消耗在他們最低價的產品線上。基於這些理由,英特爾終於在2000年九月二十九日宣布中止Timna計畫。

Intel Timna 的研發週期極為短暫(不到兩年)而且還沒推出就胎死腹中,所以要在市面上找到Timna非常困難,連Timna的主機板都很難找(除了2000年台北電腦展的那些樣品)。實際上很少收集家知道TImna的存在(更不要說一般使用者了)。在右邊的這個 Timna是一個來自以色列的 667Mhz 工程樣品。目前同製程的產品只有大約五個現世。目前唯一有機會找到Timna的地方應該就是台灣跟以色列,尤其台灣主機板廠商在2000年已經有Timna的主機板展出,表示應該還有一些Timna鎖在台灣研發部門的某個櫃子裡。

製程: 0.18 micron
封裝: Flip-Chip Pin Grid Array (FC-PGA) on 370-pin interposer (PGA370S)
資料頻寬: 32 bit
工作電壓: 1.65V
工作時脈: 533MHz - 700MHz

Intel Timna 667Mhz QV18 Engineering Sample (RB80529RZ667128)

Intel Timna 667Mhz QV18 Engineering Sample (RB80529RZ667128)
Intel Timna 667Mhz QV18 Engineering Sample (RB80529RZ667128)

 
 
Copyright © 2005-2024 MyNikko.com & Nikko Cheng.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ther trademarks and copyright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